而在美国白宫请愿网站上,一份3月21日发起的“阿拉斯加重归俄罗斯”的请愿截至昨晚已获得35509个签名,4月20日之前如果签名能达10万,白宫就必须对请愿作出正式回应,不过2012年白宫对于一份“得克萨斯独立”请愿的回应是:“我们的国家应该团结一致”。1867年,美国仅用了720万美元就从当时的俄国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宗和)
阿拉斯加地图 原标题:俄总理访克里米亚“划”经济特区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3月31日抵克里米亚,这是克里米亚公投“入俄”至今,俄罗斯方面最高级别的访问。梅德韦杰夫当天宣布克里米亚将被俄政府划为经济特区,享受减税政策,以吸引投资。乌克兰就此向俄罗斯提出抗议。 经济 将给克里米亚公务员涨薪水 梅德韦杰夫率领由俄部长和副部长组成的代表团抵达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 在辛菲罗波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梅德韦杰夫说,俄政府已经决定将克里米亚划为经济特区,并表示当天俄国家杜马开始审议这项法案。 他还表示,在克里米亚与塞瓦斯托波尔投资的公司可以享受减税优惠政策。他承诺,将给克里米亚14万的公务员和国有企业职工涨工资,提高民众养老金;改造道路、铁路、机场等设施,将该地区建设成一个旅游城市。会上梅德韦杰夫还透露,普京已签署了关于成立克里米亚事务部的命令。 英国媒体认为俄罗斯此举明确地表示“俄不打算归还克里米亚”。 军事 俄废除4项黑海舰队条约 当天俄国家杜马还通过一项废除系列有关黑海舰队驻留乌克兰境内的俄乌间协议的法律。俄副外长卡拉辛表示:没有理由对黑海舰队部署克里米亚向乌克兰付费。 这包括俄乌两国于1997年签署的《关于划分黑海舰队参数的协议》和《关于黑海舰队驻留条件及地位的协议》;1997年8月签署的《关于黑海舰队在乌克兰领土驻扎的有关相互结算的协议》,以及《有关黑海舰队驻留期限自2017年后延长25年的协议》,双方于2010年4月21日签订该协议。根据协议,基辅获得了每千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优惠100美元的折扣。 卡拉辛表示废除有关黑海舰队的条约,可能引起财产问题,莫斯科准备好与基辅讨论这些问题。(宗和) 反应 乌克兰政府:严重违反国际社会准则 又讯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3月31日在记者会上说,俄罗斯官员“未经同意而访问他国领土,严重违反国际社会准则”,乌方已经就梅德韦杰夫访问克里米亚地区向俄方提出抗议。 据新华社 克里米亚将成俄罗斯财政负担? 就在梅德韦杰夫抵达克里米亚同一天,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发言人德罗贝舍夫斯基表示,26支人道援助车队已经将人道援助物资运抵克里米亚,物资总重量近1600吨。 他说:“26支车队抵达克里米亚,人道援助物资总重量近1600吨。”此前有报道称,5辆汽车运输食品、药品和建筑材料,总重量53.5吨。 西方媒体认为虽然俄罗斯在经济上开始作出一系列举动,但这对俄罗斯来说将是一个沉重的财政负担。 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此前曾表示,俄罗斯今年将从预算储备资金中拨款2430亿卢布(约合426亿人民币)给克里米亚。英国媒体分析称,俄罗斯在克里米亚上花的钱可能将比这更多。该地区有约550亿卢布的赤字;85%的电力、90%的饮用水和部分食物资源都依靠乌克兰。 此外,黑海之滨的度假胜地克里米亚,旅游业是其最大产业之一,据报道,2013年600万度假者中,60%的游客都来自乌克兰。(宗和) 俄美外长谈4小时再次没谈拢 就在梅德韦杰夫抵克里米亚前数小时,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与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在法国巴黎会面,讨论给乌克兰危机“降温”的办法。只是,会谈无果而终。会后,两人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克里强调俄军从乌俄边境地区撤回才能为对话创造良好气氛;拉夫罗夫则提议,乌克兰应该采用联邦制。 拉夫罗夫会后告诉媒体记者,两人的会谈“有建设性”并将继续下去。他说,双方分别阐明己方为化解乌克兰危机所作方案,但就这场危机缘何爆发存在分歧。 克里在另外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两国“就危机爆发的原因见解不同,但双方都认为,为乌克兰民众找到外交解决途径具有重要性”,美俄对话“不久”将继续。 其实,就乌克兰危机,美俄外长先前多次交锋。乌克兰危机升级后,两人不止一次面对面会谈,几乎每天通电话。 会谈持续约4个小时。按路透社的说法,尽管双方立场鲜明,两国外长对话期间偶尔传出笑声。 据新华社 3万人白宫网上“请愿”要求阿拉斯加“入俄” 报道称,美欧国家一直担心,俄罗斯以克里米亚为切口、“入侵”俄语居民众多的乌克兰东部地区。但俄方多次强调,不打算再在乌克兰境内采取任何军事动作。不过,克里米亚“入俄”确实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3月30日,在乌克兰顿涅茨克,俄罗斯支持派的抗议者们举行集会,抗议者们要求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回到乌克兰,并要求仿效克里米亚地区,在顿涅茨克举行公投。 |
GMT-5, 2024-12-26 22:27 , Processed in 0.84110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