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华语的经验 2014年05月28日 中学时期,曾参加由京剧票友王凖臣老师领导的京剧组,王老师找潘月红老师和苏子谦老师来教戏,钱介初老师操琴。剧组演出《打渔杀家》、《四五花洞》、《小放牛》等剧目,演出时潘老师还找来京剧旦角曹燕琴和筱如珍为我们扮戏。 这些老师一口京片子,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钱老师常注意大家的遣词用字,如教导我们如何分辨知道、懂和明白的意思。又如我们说某人被抓,他就纠正该是捕、逮或捉。抓是用手或者爪提拿,人个体那么大,抓不起。 剧组也曾在广播电台录音,这引起我当广播员的兴趣。一次,看到话剧组招生广告,直冲去丽的呼声试音,演读《雷雨》里四风的独白,也许是企图心强,太投入,还掉泪。过后战战兢兢见陈伯汉先生,他说我台湾腔,说我感情丰富,最后,美梦成真,被录取。 学语音,读剧本,学汉语拼音(第一次接触,当时还不普遍),忙了一阵。过后,因为某些缘故,半途退出。依然记得陈伯汉先生说用假嗓说话,不论多长时间也不累。也记得小老师教的上上变阳平,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李总理。 离开话剧组,我跟吴春燕老师学语音,吴老师要学生朗读,还为每个人录音,当场播放。她强调不用无谓的语尾词。 我记取每个老师的提点,虽讲不好标准华语,也不至于哩哩啰啰啦啦的。 近日收听95.8城市频道,一位女广播员讲话“hor”字泛滥(找不到hor的汉语拼音)。5月19日交流站发表的“新加坡的标准华语”一文中,陈伯汉先生提到广播媒体人对公众的影响力,往往比语音教师还大,我认同。希望注意,别再hor了hor? |
GMT-5, 2024-11-24 15:53 , Processed in 0.49148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