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多伦多东门网

搜索
多伦多东门网 首页 中国新闻 查看内容

海南还是特区吗?

2015-6-7 17:17| 发布者: 云冈山人| 查看: 284| 评论: 0

海南还是特区吗?请给年轻人一个留岛的理由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经济观察报 李超

    27年以前的夏天,海口港和海安港一片繁忙,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人争相登上轮船,渡过琼州海峡,前往30公里以外的海南。彼时,海南刚刚升格为海南经济特区,“闯海创业”成为热潮。

  那次“闯海人”的规模多达十万,各类人才的进入,奠定了海南特区崛起的根基,也品尝了海南泡沫破碎的苦涩,自此以后,海南再没出现过人才大规模流入的盛况。

  从人才净流入,到奔忙于全国引进人才,海南也从引领全国改革浪潮,到逐渐没落追赶。当年支撑海南发展的“人才”要素,已经短缺到了制约海南经济转型的地步。

  5年以前,国际旅游岛方案发布之时,海南官方曾计划“用5年的时间改变海南人才匮乏,劳动力素质低”的问题,而5年以后的今天,官方依然只能感叹“海南建设人才依然缺乏”。

  缺口

  王忠已经回到海南四年,在海南国际旅游岛方案发布后的第二年,她从上海被特派到三亚,负责一家国有房地产企业的项目。

  办公室里从来不缺忙碌的身影,但王忠感到焦虑,这其中包括房地产的行业的低迷和缓慢的施工进度。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离开,高离职率已经成为常态。自2011年开始,与王忠一起从上海外派海南的高管共有9人,其中的7人已经离开。

  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焦虑,这种焦虑被海南惨淡的经济放大。一季度,海南经济增速只有4.7%,位列全国倒数第三,仅仅高于遭遇经济滑坡的辽宁和山西,这一数字在当地引起震动。

  情绪性的抱怨终于引发讨论。5月份,一篇名为《增长4.7%的海南:年轻人该告别而去了》的帖子在网上流传,作者提出了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失去活力的海南,年轻人是否该离开了?“我们要问的是,有多少海南学子读书回来找不到工作?他们找到的又是什么样的工作、多少钱一个月的工作。”在帖子中,作者“老表钟”动情地说,老一辈“可以被耽误,可以放下跟兄弟省份的对比和自己对海南的期待,但这些年轻人呢”?

  此外,年轻求职者无法满足企业需要,也是海南结构性人才荒的体现。在国家旅游岛方案发布的第二年——2012年,大量企业入驻掀起了一轮抢人大战,有机构出具了一份调研报告称,“在当年的年轻求职者中,60%以上为专科学历及以下,超过80%为普通本科学历及以下”。

  另一方面,缺少劳动工人的问题正变得更加棘手,这五年以来,“缺工”和“少人”已经成为困扰海南发展的头疼之事。以海南最为倚重的服务业为例,缺少高素质的劳动者已经为这座旅游岛贴上了负面的标签。

  以酒店服务业为例,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三亚的酒店员工在职率不及70%,多数酒店缺编率始终维持在20%—30%左右。预计2015年底,三亚还将新增50余家高星级酒店,预计用人缺口在4万人以上。

  截止2014年,尽管海南服务业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1.9% ,服务业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预计达到45%,但高素质服务人员的缺失直接影响着服务业的质量,基础服务业从业人员均以本地人为主,教育程度和培训方案的落后影响了其服务水平,对海南服务业的差评从未间断。“旅游业的淡旺季性质,让很多酒店没有把注意力放到人力资源建设上,很多都是旺季临时招人。”一位三亚酒店行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这种缺口还埋藏着另外一个隐忧。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到2020年,海南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7680万人次,“如果不能尽快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劳动数量,所产生的问题还会更大,”上述负责人称。

  产业工人的缺乏已经成为海南经济的痛点。在本地工人素质偏低的背景下,输入性工人的缺乏产生的负面杀伤力更大。一位参与过对外招商的官员私下透露:“在一次招商谈判中,几乎可以确定一家大型国企的入驻,但因为工人方面的条件不能满足,最终没有成行”。

  没有明确的官方数字可以证实这个缺口到底有多大?但最新公布的流动人口数据提供了一个参考:目前海南全省流动人口数量已突破100万人,但与27年前10万人才排名第一不同,来过冬的“候鸟”人群排到首位,外来务工人口下降到第二位。

  难留

  吴惠玉感觉到,“工作推进的难度很大”。

  吴惠玉拥有上海交大的教育背景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经历,2009年回到海南,现担任海南股权交易中心财务总监,这个被称为资本市场第四方阵的机构,承担着“通过股权、金融创新等方式,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局,带动企业升级”的任务。

  让吴惠玉感到头疼的是,“大多数本地企业对这些金融市场中非常普遍的融资方式感到陌生,企业的交易方式还停留在现金交易的阶段,整个商业结构非常落后”。

  “海南的中小企业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例如管理架构方面,很多都是小型家族式企业,安于现状,不愿意做大,”吴惠玉称,“它们在对接资本市场方面,不愿意花很多时间,财务不规范是一个通病”。

  鉴于中小企业是海南企业的主体,这些问题累积而成的是一个恶劣的就业环境,不愿意花成本培养人才是一个普遍现象。“我接触了很多企业家,整体来讲,很多公司的员工只有几个人拥有一定的知识层次,其余大部分都承担低端功能,导致了很大的问题。”吴惠玉表示。

  封闭的生长模式成为海南企业的痼疾。“从我们观察的角度看,海南很多企业的商业模式确实不错,但企业家的目光有待提高,再加上不愿意和外界接触,接收不到新的理念,”吴惠玉觉得可惜,“现在我们都在提互联网,做电商,做品牌,这些在海南的企业中做的非常少”。

  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这样的判断。三亚市曾经举办过金融培训班,但接近三亚金融系统的人士透露,“举办很多活动,很多企业都是老板派一个会计、工作人员过来听一听就完了”。

  “很多企业不愿在商业模式上创新,或者不思进取,不能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广阔的成长舞台。”智石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院长朱克力分析称,“这也是海南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包括外来企业,选择引进岛外人才的原因,因为岛内就缺少高端人才”。

  发展机遇的缺失是年轻人难以坚守的重要原因,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5年以来,除了房地产和旅游业,在创造性的工作岗位上并无太多进展,随着房地产的下滑,海南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少。

  在《增长4.7%的海南:年轻人该告别而去了》的帖子中,作者也对海南落后的商业提出了质问:“我们在内地看到电商的蓬勃兴起,看到健康产业、旅游行业、互联网金融等的深度融合带来的诸多机会,”但在海南,只看到“先行试验区轰轰烈烈做起来,现在冷冷清清歇菜下去”。

  本地学者用“商业的断层”来形容海南商界的困境:有实力的企业都是外来企业,靠着外来的人力和特殊的资源经营;本地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固步自封的弊病使其日渐衰败。二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海南商界的断层,是海南继续发展的最大阻碍。

  这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本地的中小企业无法满足年轻人的发展要求,外来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外派高官的方式管理海南分公司,原因几近相同:“在海南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海南年轻人的境遇变得尴尬无比。

  失策

  直接引进高端人才,当然是最直接的解困办法。在政策层面,海南先后发布了《海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海南省引进科技创新团队实施办法》、《海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等方案,希望在人才引进方面有所作为。

  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引发了一些学者的批评。“大量所谓的高精尖人才,其主要工作场所根本不在海南,特别是一些研发领域的,也就是每年来海南开几次会。”有要求匿名的学者批评称:“政府没有想清楚海南在人才建设方面到底缺少什么。”由此引发的弊端是:很多机构实际上吸引不来人才,无非是邀请几个专家挂名,骗取省上的补贴经费。

  上述专家称,海南的人才引进工作就这样自我麻木。

  王忠同意这种意见。她说,大部分海南的公司最缺少的是25岁到35岁左右有活力的年轻人,而不是所谓的专家、顾问阶层,海南需要有知识层次的一线办事人员。而在生产端,有素质的劳动工人和服务业从业人员是最稀缺的工种。

  王忠认为,海南应该下大力气改善企业对人才的观念,“薪资是其中一个方面,3000元左右的基本工资实在很难对抗海南的物价——特别是房价”。王忠以自己的经历为例,2009年当其来岛工作的时候,他的薪资是12万/年,6年过去了,年薪涨了4万。而那些年轻人,工资水平没有实质提升。

  除了大力引进人才,培养本地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朱克文建议称,“海南应该加快基础教育,这样既可以形成稳定的人才供应渠道,又能提高整体文明程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多伦多东门网

GMT-5, 2024-11-25 17:23 , Processed in 0.16221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