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贾世煜)昨日,中国首列出口欧洲的动车组,在中国中车旗下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竣工下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6月,中车方面与马其顿签订了6列动车的合同,该列动车组预计将于半年后交付使用。 这是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第一个动车组项目,也是中国动车组产品符合欧洲TSI(欧洲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标准的第一单。 车体技术安全标准强化 中国中车副总裁楼齐良介绍,此前,中国出口到欧洲的轨道交通产品一般为电力机车、地铁、轻轨列车,而动车组技术更加复杂、研制难度更大。 株机公司技术专家林文君告诉记者,中国动车组产品符合欧洲TSI标准,意味着中国动车组完全可以畅行欧洲。株机公司为动车组实施了“增配”,对于合同要求的时速140公里的动车组,采用了更高级别的时速160公里的技术要求设计,为车辆的运营安全提供了冗余。 该动车组设计的碰撞能量吸收系统能在两列车以时速36公里相撞、或一列车以时速36公里撞击80吨货车、或一列车以时速50公里撞击15吨可变形障碍物等工况下,通过车体的能量吸收系统,确保乘客和司机的安全。 动车交货速度国际领先 株机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按照国际惯例,1列动车的生产周期为24个月或36个月。该列动车组从签订合同到下线仅用时1年,这样的交货速度在国际上领先。 株机公司副总经理张旻宇对记者表示,欧洲市场对技术要求很高,但对价格并不是很敏感。因此,中车没有采取传统的低价策略来进军这个市场,而是采用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在投标时,中车的价格跟欧洲的竞争对手几乎没有差异。 事实+ 动车出海缘何步履维艰 随着国内高铁网络的快速发展,铁路总公司负债率不断攀升,连锁反应之下,国内铁路基建和装备企业也开始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高铁走出去,不仅是中国铁路多年来的夙愿,更可以向海外转移过剩产能的压力。 高铁走出去,严格地说分为标准设计走出去、基建工程走出去和轨道车辆(动车)走出去三大板块,三块合在一起即是所谓的高铁技术全产业链出口。目前,中国企业已经成功走完了前两步,第三步也就是动车组整车出口目前还难言完成。 2012年4月,原中国南车在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的国际招标中,以13.6亿元人民币中标九列350公里动车组,由青岛四方负责制造,2013年底交付,计划在广州南至香港西九龙区间运行。按招标流程算,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动车组整车唯一一次出口,但因车辆最终用于中国国内,未得业内一致认可。 与中国动车组整车出口迟迟不得进展相比,中国轨道车辆装备企业的海外高铁拓展可谓全球开花。据统计,目前中国中车已经在美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墨西哥、俄罗斯、伊朗、土耳其、印度等所有可能发展高铁项目的国家推销产品。 尽管中国轨道交通车辆装备制造企业努力不懈,中国动车组的整车出口仍收获寥寥,这最后的一步走得尤为艰难。 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表示,当前中国中车也在分析高铁走出去取得的经验和艰难的原因。“从近期几个遗憾的项目看,中国动车组出口目前尚无突破性进展,根本原因不是我们之前设想的知识产权或列车安全性、稳定性等产品因素,更不在技术因素。”他说,“产品本身之外的因素,如政府要素、社会要素、历史人文要素,可能是阻碍当前高铁海外发展的主要原因。 |
GMT-5, 2024-11-25 21:05 , Processed in 0.07632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