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难面前,需要心理医生的积极干预,及时地为受灾人群提供心理救援,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化解悲伤、分担忧愁,预防或减轻灾后长久的心灵创伤,以及继发性伤害。“心理救灾”还能帮助救援者稳定局面,帮助他们进行心理恢复,使其能更有成效地投入救援工作。 及时为受灾人群提供心理救援,已经成为救灾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很多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员到达现场,对幸存者实施心理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恐怖袭击带来的损失;2006年浙江遭遇桑美台风袭击,浙江省组织省卫生厅、科协、心理卫生协会等部门的专家,联合组成“心理援助队”抵达灾区,启动了为期半个月的“心理救灾”行动;此外,在非典、江西九江地震等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过程中,也有许多心理专家参与了心理救援。这些“心理救灾”大大降低了受灾群众的紧张焦虑情绪,帮助他们早日走出了灾难阴影。 我们欣慰地看到,地震灾害发生后,成都市四医院立即启动重大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对伤员及家属开展心理干预,提供心理支持。5月14日,首批配备心理医生的浙江省医疗救援队携带药品、必备医疗器械等物品飞赴四川地震灾区救援;卫生部也正在大规模从全国各省市的医院抽调精神、心理医生组建医疗队服务灾区。 救灾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地震可以震垮房屋桥梁,但震不破我们的心理防线。我们相信,随着更多的心理干预队伍赶赴灾区,有着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和八方支援,灾区人民一定能尽快走出心理阴影,重建美好家园,重建美好生活。 |
GMT-5, 2024-11-24 23:31 , Processed in 0.13021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