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国际新闻纷至沓来,目不暇接。其中,或将改变大英帝国君主体制的大事"Megxit"(指英国王子、萨克斯公爵哈里和其妻梅根脱离英国王室)正是头条之一,这条新闻用通俗语言表达就是:" 又一个美国女人拐走了我们的王子 "。

谈到哈里和梅根铁心 " 脱王 " 的原因,吃瓜群众知道的,无非就是媒体给出的那么多。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其一,虽富贵,不自由。如同《红楼梦》里面贾宝玉所抱怨:钱虽多,又由不得我使。财政控制权若不操之于手,再多的钱也就是个数字。梅根在经历了装修宅子、换个地毯都要被批评和议论的诸多痛苦之后,渴望 " 财务独立 " 的心情也确实可以理解。
此外,身为王室成员,必须履行各种义务,而这些义务往往不是兴趣所在,不能随心所欲。这种牺牲与所得(王室身份和津贴)相比,如果情感和天性看重自由自在,势必不肯克制压抑,尤其权衡放弃所得,经济上又不会有太大损失的话。
其二,英国小报狗仔文化传统由来已久,哈里对之有切肤之痛,当年其母戴安娜王妃就是这种文化受害者,哈里创伤未愈,记忆尤深。这些报纸往往行走在法律的刀尖边缘,迎合八卦猎奇大众心理,对各路名人捕风捉影,深挖细节,夸大事实,娱乐至死,从标题到内容,都只求吸睛而不顾事非真伪,完全不考虑当事人感受。

王室复杂而多面的关系,也容易产生矛盾是非,一经小报扭曲夸张,这些矛盾往往升级恶化。哈里声称护家护妻,不想重蹈其母覆辙,希望远离这种畸形文化,也是情有可原。
移民加拿大带来冲击波
如果说,Megxit 造成的第一轮冲击波是对英国王室的话,那么,第二轮冲击波就是对加拿大。目前有声音传出,哈里王子或将来加拿大出任总督。
说起来加拿大也真算流年不利:美伊交恶,损失最大的反而是没有关联的加拿大;梅根脱皇,付出代价最多的也可能还是加拿大。据称目前哈里梅根选择未来最可能长期居住的地方正是加拿大维多利亚,对此加国民众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所谓喜,无非是加国作为人类最佳居住地以王室成员背书的方式再度彰显天下;所谓忧,主要是王室和吃瓜群众都关心的哈里一家安保费用。
所以,在加国朝野为伊朗空难受害者悼念的悲愤情绪之中,加国媒体也一直没有停止报道 Magxit 的相关新闻以及引发的反应和议论,特别是本周一 ( 1 月 13 日 ) 女王在开完王室家庭会议后对外界发表的讲话。女王的讲话是纲领性表态,声称支持并尊重小两口选择(不孝孙辈先斩后奏,老奶奶不示大度又能怎样?),但提出过渡期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女王没有具体列举有哪些问题,想来不外如下:脱离王室以后的身份(女王讲话中已经不提爵位而直呼其名,以后是否收回?);未来与英国的税务关系;英国豪宅是继续免费使用还是需付费租用;海外生活的安保费用等等。实际上,这些问题不解决,Magxit 就不能算数,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独立,他俩想要的自由也就不可能真的实现。

真正令加国民众情绪激动的,实际上是英国报纸 Evening Standard 一则报道:声称正在忙于走访伊朗社区的总理特鲁多,已向女王承诺,拟向哈里一家提供高达 100 万英镑,约合 170 万加元的安保费用,以保障他们在加拿大居住期间安全问题。
然而,被代表的加拿大民众对此有种种不满,基调是加拿大欢迎新移民,但最好不要增加纳税人负担,王子一家安保费用应该自理。不少人还提出了移民定居法律程序问题,认为不能因为他们是王室成员,就可以搞特殊化。
这就涉及到王室在加拿大地位问题。一直以来,加拿大作为英联邦成员国之一,联邦和各省都设有英总督(由加国内阁推荐,女王批准)的职位,体现宗主国意义。选举上台的加国总理也往往会在就职后首选赴英访问,女王接见,刷一下由皇室认可的仪式感。对移民而言,入籍宣誓,首要一条,就是效忠大英女王。

加国与英国,还不如近邻的美国,因经贸依赖而不得不随之起舞,显得实际上的独立性不足。民主国家的加拿大,有 41% 的加拿大人希望女王去世之后,英国取消君主制。
所以,哈里一家如果想要移居加拿大,不存在宗主国王子随意驾临附庸国的任何特权。移民部长 Marco Mendicino 也声明,哈里夫妇不会自动获得加拿大公民身份,他们同样需要经过正常移民申请程序。而英国公民到加拿大短期访问和居住是免签进入的,不需要获得批准。
鉴于安保费引起的混乱和争议,加国财长 Bill Morneau 也急忙灭火,声称联邦还未就此事讨论决策,总理办公室发言人拒绝证实特鲁多主动给安保费的说法。民间倒是有另一种声音认为,在计算加拿大给出的安保费用时,也别忘了哈里和梅根有自带光环的名人效应,可以给加拿大旅游业、零售业和时装业等带来百万计收益,这是一笔不会赔钱的 Deal。

虽然加拿大不是英国,没有那么多对名人和王室的好奇和八卦,不过,哈里和梅根若想完全逃离英式小报文化的如影随形,就要从一开始不再眷恋以往的王室特权,自己支付安保及其它各种费用。
直而言之,保护隐私,莫过于自己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