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税之国”的税收与福利 作为高福利国家之一的加拿大同时也是一个“万税之国”,从个人所得税到地税,从消费税到资本所得利润税等,样样都少不了。 在2015年时,加拿大媒体有个惊人发现:居住在卑诗省某市的一个家庭每月可领43160加元之多的福利金。原来,这家父亲是个一夫多妻主义者,由于有24个妻子,所以拥有133个子女,年龄范围从婴儿到成人都有,难怪每月能领到数额如此庞大的一笔福利金。按照这种福利逻辑,我们是否可以打个广告:如果您穷的话,就来加拿大生孩子吧,真的赚大了! 这事一经报道,便引起媒体广泛讨论,(我们暂且不谈事主是否涉嫌重婚罪的问题,这不是今天话题重点)毕竟他家一个月的福利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之人一年的薪水,国家负担也太重了点吧?再说,国家福利也是靠咱纳税人的钱支撑着的啊。看了这个故事,是不是有人会说“加拿大福利这么好”? “福利”和“税收”一对欢喜冤家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说“税收是国家的支柱”,然而,无论何时纳税却是最不受人民待见的一项义务。1988年乔治·布什当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句“听好了,不加税”的竞选口号深得民心。而西方国家的每次竞选,候选人都喜欢拿减免稅负提高福利作为拉选票的筹码。作为高福利国家之一的加拿大同时也是一个“万税之国”,从个人所得税到地税,从消费税到资本所得利润税等,样样都少不了。 那么,加拿大人税赋到底有多重呢?卑诗菲沙研究所最近用具体数据告诉我们答案:总税率相当于年收入的42.5%。2015年收入8.3万加元的普通家庭,3.5万用于交税,用于支付联邦、省和地方个税、工资税、销售税和房产税等,相比之下,普通家庭仅用年入37%支付日常生活所需,一年下来,花在衣食住行(租金、房贷、食品和穿衣等)方面的支出(3.1万)还没有交稅多。 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自上世纪60年代早期,加拿大普通家庭一年赋税仅占年入近三分之一,日常生活所需支出占年入近三分之二。1961年以来至今,加人税赋上升2000%多,涨速远超许多消费品,同期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吃饭、穿衣、住房、交通、医疗及个人护理、教育及其他平均价格指数)仅涨718%。 您看,做个加拿大人税赋担子不轻吧?我感觉自己每天都有机会交税,譬如买东西时,顾客付的钱并不等同于商品标价,而是要多一些,因为我们要付消费税。不过,这倒不是因为加拿大比中国多收一道税,只是征收方式不同。中国征收的是商品流通稅,加拿大征的是消费税。 其实,我今天很想和您聊聊和我们小老百姓切身利益最为密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您可能还不知道,缴纳个税并非只是加拿大公民的义务。按照加拿大税法规定,任何一个1年内在加拿大境内住满183天的成年人,都有义务缴纳个稅。所得税采取累进制,收入越高,税率也越高。由于加拿大是联邦制国家,所得税分联邦和省两级征收,联邦所得税的税率全国统一,2016年加拿大进行了税改,个人收入在$0–$45,282之间的,联邦税边际税率为15%;在$45,282–$90,563之间,联邦边际税率为20.5%,在$90,563–$140,388之间,联邦边际税率为26%;在$140,388–$200,000之间,联邦边际税率为29%;超过$200,000的部分,联邦边际税率为33%。 此外,纳税人还要缴纳省稅。各省所征省所得税计算方法有两种,大多省份采取在联邦税率基础上叠加一个固定省税率的做法,即各档所得税均须在联邦税率基础上加征一定的百分比。也有的省份是单独制定一套省税率,做法和联邦税相似。 一说起加拿大税务制度,我就想起大户人家里的小姐、丫鬟,虽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各人待遇和责任却是大不相同。不同的是,欢喜的不一定是富贵小姐,犯愁的也不一定是无钱丫鬟。在税收大家庭里,我既做过“丫鬟”也做过“小姐”,回想起来,当丫鬟时虽没什么钱,却能从社会各界领取很多福利,心情不是一般的“爽”;当“小姐”时,手里票子虽然多起来,可什么都得自掏腰包,生活其实轻松不到哪里去。 受9·11恐袭影响,我们大多数移民找不到专业工作。2002年因为我先生读书缘故,我们举家搬去渥太华,我们都不工作,没有挣一分钱工资,大小福利却渗透到生活每个角落,常常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得开心无比。最大一块便是,我先生在渥太华大学读书时不仅获得无息贷款,还有保证我们基本生活的某些费用减免和额外补贴。我们一家三口居然靠着先生一人读书得以维持生计。为了保证先生读研和我学习英文不受影响,政府还把我们家孩子上幼儿园的每月700百多加元入托费也给全免了。我免费就读政府开办的英文学校,通过学校信息,我们常受优待,譬如每年圣诞节前后,孩子可以领取免费书籍、冬衣、玩具,我们大人就领取圣诞礼品券。还有免费报税、律师服务等等。回想当时一路走来,多亏了有各种社会福利,才不至于让我们的生活显得艰难。 先生毕业后找到电脑专业工作,我们有了稳定的家庭收入,我们的生活状况渐入佳境,可社会福利却和我们渐行渐远,连最基本福利——孩子的牛奶金也一分钱拿不到了。以前获得的福利现在一下子都变成了支出,虽说账面上的数字好看了,可口袋瘪得也快,因为信箱里随时都能冒出一张账单来。我也曾工作过,但是除去所得税,交通费、托儿费、午餐费、制装费等等杂七杂八费用所剩无几。照理说,我在联邦政府工作工资不算太薄,我先生缴的个税抵得过一个累脖工的薪水,论收入,我们也凑合算是个中产阶级。可是,我感觉生活也没比身边低收户朋友家庭强出多少去,我们平常花起钱来还是得算计算计,并不敢随心所欲。我这才体会到大家戏说“加拿大税收是‘劫富济贫’”这话的含义。和其他双职工家庭一样,我们大人吃辛苦不说,孩子也得不到好的照顾。我和先生一合计,干脆在家做全职妈妈算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 加拿大个税最大特点是没有免征起点,即人人都需要报税纳税,但给予每个纳税人以完全一样的基本免税额,这样收入较低的家庭等于自动免税,收入越高,实际扣缴的税自然也就越多。这就是加拿大民间戏说的“劫富济贫”,即让高收入者缴纳高税,而让家庭收入低、负担重的家庭获得实际利益,不仅交税少,还能享受高收入家庭没资格享受后的各项补贴,比如享受廉租屋、高额牛奶金、免交看病保费、孩子免费配眼镜洗牙、老人孩子参加社区举办的健身活动以及兴趣班费用补贴等等。大家一算账,只要工资不是特别高,出去工作还不如待在家里。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家庭选择先生工作养家,太太在家料理内政的原因。 我有好几位朋友都是单薪家庭,收入不高,可她们的老公不仅不愿让她们出去工作,自己还不愿意多上一点班,理由是万一收入增加超过低收入上限,现在所享受的福利就要泡汤,说白了,多干的部分干了也是白干,所以,他们宁愿少挣点钱,也不愿撕掉身上“低收户”的标签而失去福利补贴。这种多挣多交税不挣不交税的制度多少打击了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对财富的追求,说起来有些可悲。 加拿大被西方世界定性为社会主义国家,也被坊间戏虐为“加拿大,大家拿”,有人还添了句“不拿白不拿”。记得2000年初期,我在英文班学习英文时结识了不少来自南美和东欧战乱地区的难民,听他们说每位家庭成员每月可以领取500加元的生活费,一家如有四口的话,就有2000元收入,比累死累活打工挣得多一倍。过不多久,班上有几位年轻的难民同学居然买上了二手车,每天开车来上学,再也不要政府补贴的公车票了。 这种不挣钱不交税的税收政策同时助长了人们不劳而获的心态。难民们每天就这么上午免费读英文,下午泡咖啡馆打发时间,大多数人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根本不想从事体力活的工作,就打算靠吃政府把日子滋滋润润地“混”下去。当时看得好些找不到专业工作的技术移民直抱怨,说加拿大税收福利政策“专养懒人”。 加拿大的福利有时真让人费解。现在很多低龄中国孩子想来加拿大上学,但因为政府要优先安排难民的孩子按学区入学,这些留学生只好去相对偏远教学质量并不高的学校了。中国家长纳闷地问我:“你们学校为什么放着缴费的留学生不收却要接纳不交费的难民学生?”其实道理很简单,这就是加拿大给它公民的福利,并不是钱的问题。 加拿大税收政策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而且一会儿减税一会儿增税,这里增税那里减税,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再怎么增减,也只不过是不同部位羊毛产量的不同而已,税收总归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该收的不会少。特别是每年报税季节,对个人税务申报表的审核十分严格。我曾在加拿大国税局工作过,一张税表通常要经过五道手续,才能最终确定税务金额,而且审核过程中不仅各部门内部进行极其细致的查证,有时还要让报税者提供各种补充证据,工作真是烦琐。目前加拿大政府意识到政策存在的漏洞,开始整顿钻空子的居民。譬如,加拿大不少移民在海外拥有高收入在当地拥有豪宅及高额存款,却以无当地收入为由申请低收户补贴。加拿大政府针对此现象花了10年的时间进行调查取证,同时培养了一批专业税务人员严格审核这些人的税务状况,旨在打击欺骗政府谋取不应得补贴的不法现象。 当您了解了一些加拿大税收与福利情况后也许会好奇,加拿大老百姓的日子究竟过得怎么样?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加拿大家庭在2015年的平均总支出近8.3万加元,20%高薪家庭每年支出超过16万加元,是底部2%低收入家庭的5倍。如果育有小孩的双亲家庭还要额外多花2.5万加元,家庭平均每年总支出超过10万加元。不过,加拿大税收及福利政策不会让“穷人”(加拿大各界都在宣传“消灭贫穷)饿死,也不会制造出真正的“富人”。 最后,让我以富兰克林充满宿命论与冷幽默的名言“除了死亡和税收,没有什么是确定的”来收篇吧,相信您不难想象出在西方社会想要逃避税收负担有多困难吧? 抽文1:按照加拿大税法规定,任何一个1年内在加拿大境内住满183天的成年人,都有义务缴纳个稅。所得税采取累进制,收入越高,税率也越高。 抽文2:在加拿大不挣钱不交税的税收政策同时助长了人们不劳而获的心态,打算靠吃政府把日子滋滋润润地“混”下去。 作者:青溪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在百度知道日报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知道日报的观点或立场,知道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合作及供稿请联系zdribao@baidu.com。 来源网址:https://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158487 |
GMT-5, 2024-11-24 23:39 , Processed in 0.09092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