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挑担走了十万八千里,还是没有瘦下来? 按说不应该呀,唐僧师徒一路上吃的都是斋饭,不就是些青菜豆腐嘛? ![]() 顶多就是猴哥摘回几个桃儿,八戒主食吃得多了点儿,可赶路挑担打妖怪,十几年如一日的运动量,也该瘦下来了吧。 ![]() 然而翻了一下原著,饱弟发现,唐僧师徒的饮食,未必就像我们以为的一样清苦。 比如,他们的斋饭中最显眼的一样,不是烧饼馒头,也不是干粮果品,而是一种跟苦行僧禁欲人设大相径庭的东西—— 甜食。 每到一站,他们四个就在不停不停地单日摄入糖超标。这里面,既包括各种超甜的水果,也有各种加工后的甜食甜点。 ![]() 大家来到了朱紫国,猴哥为了拖八戒一起上街买菜,是这么说的:
一听到这些甜食,二师兄就流下了幸福的口水,乖乖被猴子忽悠走了——像不像大学时被室友拖出宿舍去食堂的你。 ![]() 然鹅,猴子的话是不能信的,呆子没吃到甜食,反而被塞了一张皇榜,不得不进宫给国王看病。 等到病好了,朱紫国王大摆筵宴,答谢师徒四人,菜单是这样的—— 除了“琼膏酥酪”,还有“斗糖龙缠列狮仙,饼锭拖炉摆凤侣”,外加“几样香汤饼,数次透酥糖”,还“色色粉汤香又辣,般般添换美还甜”…… 给唐僧师徒吃的素食,一大部分都是甜的。 然而,这还不是偶然现象。 ![]() 第七十九回,孙悟空怒打假国丈,救了比丘国千余小儿,国王的答谢宴,也是齁甜齁甜的:
又是蜜食蒸酥,又是油札糖浇,加上各种水果,吃完这顿建议师父不要骑白龙马了,先跑个五公里吧。 等到取经回来,唐太宗的招待宴,更是丰富:
照这个吃法,大概师徒四人的血糖含量都有点儿危险。 然而更神奇的是,全书除了他们,几乎没有几个人吃糖! 神仙里,修为很高的镇元大仙,日常待客的饭食竟然是咸菜:
![]() 这还是他跟唐僧前世金蝉子认识,才特别优待,也许平时连咸菜也不多吃 当然啦,神仙不贪人间口腹之欲,那么凡人呢? 唐僧师徒一路上遇到的大户人家,总该吃得起甜食吧。可在他们的殷勤款待里,很少见到点心: 通天河陈家的款待,是“上素果品菜蔬,然后是面饭、米饭、闲食、粉汤”。寇员外给唐僧师徒摆席,除了菜品种类多点,主要也不过是“素汤米饭,蒸卷馒头”,并未提及甜食。 ![]() 那么,贪婪残暴的妖精们,想吃啥吃啥,总该搞点高油高糖款待自己吧? 并!没!有! 像那位套圈儿的青牛怪,就是“蛇肉、鹿脯、熊掌、驼峰、山蔬果品”,一个太上老君坐骑青牛下界,攥着压制孙悟空的神器,竟然就知道肉肉肉肉肉,连个糖油饼、蝴蝶酥都不吃。 ![]() 全书只有唐僧师徒吃甜食,显然不是随便写写的巧合。 就在原著的一个细节里,饱弟找到了解谜的突破口—— 第十二回,唐僧所在的长安化生寺举办水陆大会,也有“时新果品砌朱盘,奇样糖酥堆彩案”。 也就是说,除了招待唐僧师徒之外,甜食大量出现的唯一场合,是在礼佛的时候。 ![]() 在《西游记》的世界观里,甜食是一种具备宗教象征的高级食品,而能够且懂得享用甜食的,除了唐僧师徒,只有佛! 这下就明白了。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猜测:唐僧师徒爱吃甜,其实是作者刻意埋下的伏笔。 在故事线还没走到“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之前,作者一直通过饮食描写,向我们暗示这个结局: 只有唐僧师徒能吃佛祖配享的食物,说明他们是“天选之子”,从故事一开始,就注定成佛。 ![]() 把甜食和佛教联系在一起,可不是饱弟生拉硬扯,也有现实生活依据—— 在中国各民族的佛教活动中,以甜食供佛,本就是历代传承的风尚。 早在东晋十六国时代,后秦弗若多罗与鸿摩罗什所译的《十诵律》第三十四卷,就有记载:
西域尚糖、奶、蜜的甜味爱好,随着宗教传入中国,让甜蜜成为了对神域极乐的向往。 曾经的奶食“醍醐饼”在唐朝后发展成佛教禅食点心,藏传佛教的供品,则有青稞面加奶油和糖做成的“食子”和糖果。 从前,老北京人逢年供佛祭祖,有一种“蜜供”,做法听来很馋人: 白面加油擀成小条,油炸后沥干,挂上白砂糖、饴糖、蜂蜜、桂花调成的糖浆,一小条一小条转圈儿垒起来,垒得越高,规模更大,愈显虔诚。 再想想书中师徒四人常吃的“蜜食”“油札糖浇”,是不是很像了。 ![]() 过去油与糖的奢侈,连同与宗教联系的神秘感,构成了中国人对甜食的一种独特向往。 这一切,甚至延伸到了中国人的一切信仰供奉: 祭灶要用糖瓜、关东糖,在凡人的想象里,灶王爷也是个馋嘴的老神仙; 老北京人用月饼祭祖,哪怕“自来红”“自来白”里冰糖坨子都硌牙,也始终不改; 满族人祭祖的水果,一定是蜜渍的,《清稗类钞》则说,后来蒸甜味的松糕,发得越大越吉祥,慈禧太后老带着太监宫女一起亲手蒸—— 可苦了这些下人,得想尽办法蒸坏自己那个,才能保证老佛爷蒸出的那个最好。 ![]() ▲山东的陈楼糖瓜,那是真甜 © 《舌尖上的新年》 人类无从想象,远在天边的神佛究竟爱吃什么,只好用自己想象中最好吃的东西来敬奉。 于是,高不可攀的他们,也像人类一样馋糖吃了,《西游记》的作者,不论他真正生活在何时何地,最终把这种接近现实生活的饮食习惯,写进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成书里。 这么一看,也许唐僧一开始,真的就是个“糖僧”—— 不信去楼下小卖部,买一包“唐僧肉”,是不是甜哒!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在新浪军事争鸣栏目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网友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GMT-5, 2025-2-22 02:19 , Processed in 0.04497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