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他们都会有什么样的差距呢? 如果社会是一个大染缸,那么原生家庭就是最基本的底色来源。从小在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其实无法就两个结局。 要么变得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从棍下的人变成了举棍的那个人,脾气暴躁,一点就炸。 要么,就变得懦弱无能,唯唯诺诺,一辈子都不敢反抗他人的压迫,永远都是棍棒底下的人。 无论是哪一种,他的性格都是残缺扭曲的。这是原生家庭给予他的伤害,很难去改变,甚至还会影响下一代的教育。 现如今有多少父母是从小挨打挨多了,转而在孩子身上也采取了这种教育的?相信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而从不挨打的孩子,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用更多的问题解决,而不是寄希望于暴力。当然,这个前提是家长不溺爱他。如果是由于溺爱,不管他犯了错都捧着他顺着他,说实话还不如从小挨揍。 经常挨揍的孩子,很难对父母生出亲近感。哪怕他有再多的孺慕之情,知道父母打他是为了他好,也会不自觉地同他们生出距离感。 可能这种表现在年少的时候还没什么,到了父母晚年的时候就会非常明显。一旦他们有机会能离开家里,基本上都很少再回家,同父母的关系也变得十分淡薄。 同时,他们会在心里产生对父母的恐惧,甚至成为心理阴影。像明星陈乔恩就曾在节目上形容妈妈像“魔鬼”,让她胆战心惊。 他不但不会和父母说心里话,还会主动闹着一些不利于他的事情。哪怕是被人欺负了,也不愿意和父母说。甚至于在他们犯了错之后,他们会因为害怕父母的打人手段,而惶恐不安,做出十分不理智的选择。 但从不挨打的孩子,同父母的感情更容易亲近。因为他们知道父母不会用暴力对待自己,对于他们不会生出恐惧感。 哪怕是错误,也有轻重缓急之分。 比如一些错误触犯了安全或者是道德底线,这是非常重的。再比如,孩子喜欢丢三落四,实际上这是小错误,甚至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习惯不好,算不上什么错误。 但如果父母一个不顺心就打他,他就不知道到底什么是绝对不应该的,而什么是可以有回旋余地的。可能在他眼里,反正怎样都是挨打,那还不如破罐子破摔! 【结束语】 有时候孩子的错误确实非常严重,再加上总是说不听,家长一时气愤打他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绝对不能成为常态,别把孩子当木头,觉得他任由自己掌控。奖惩有度,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
GMT-5, 2024-11-29 03:49 , Processed in 0.09149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