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来 吴冠中/绘 乍暖还寒的雨水时节,正值农历元宵佳节前后,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灯,处处洋溢着人们迎春闹春的喜悦祥和。继元宵之后,旧时北京在正月十九这天盛行燕九节,又名“宴九”,天下伎巧汇集白云观,“走马射箭,观者应给不暇”(《宛署杂记》)。白云观庙会自正月初一起,直至正月十九达到高潮。庙会上除了有摸石猴和打金钱眼等传统民俗活动,民间花会表演同样精彩纷呈。 在雨水时节,广泛流行于我国南北方的节俗当属“二月二”,北方围绕引龙、祭龙形成“龙抬头”节俗,旧时百姓饭食甚至都以龙命名,吃饼称作“龙鳞”,吃米称“龙子”,吃面称“龙须”,吃饺子称“龙牙”(《燕京岁时记》),还有忌扫地、忌针线等生活禁忌。现在人们依旧倾向于选择在这一天“剃龙头”,期望一整年都有精神头。 而在南方,二月二的主要活动是祭土地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样也有赛会游艺等民俗展演活动。除此之外,在河南、山西、陕西等地还有祭祀伏羲、孙思邈等庙会活动,人们在热闹的节庆氛围中游赏玩乐,增进交际,互赠早春的问候与祝福。 雨水时节同样充满了家的浓浓温情。“雨水节,回娘家”是川西一带较为普遍的节俗,出嫁女儿要带着礼物回娘家探望双亲。北京则流传着民谣,“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着,掉眼泪儿。”一回,一接,父母对外嫁女儿的思念和爱护溢于言表。四川成都东山客家还有为老人“送雨水”的习俗,在他们的观念中,雨水象征着生命力,给花甲之年的父母“上水”添寿,报答养育之恩。有的人家还会在老人房前屋后栽种松柏,祈求身体康健。还有的年轻父母会给婴幼儿“认干爹”,俗称“拉保保”,期望幼子平安长大。 今年的立春和雨水,因为北京冬奥而具有新的意义。立春之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如期而至,万千雪花汇聚于此,奥运健儿共享中国二十四节气之首,他们释放激情,竞相开放,成就梦想。在“双奥之城”北京,冰丝带、雪飞燕、雪游龙、雪如意,一座座设计惊艳、设备一流的竞赛场馆,乘着冬奥的东风在工业遗产地和高山绿地间拔地而起。它们不但在赛事期间为世界各地的冬奥健儿提供了绝佳的竞技舞台,可持续的赛后利用与发展战略,也必将助力北京高标准地实现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雨水节气的第二天,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冬奥会闭幕式上,被雨水滋润的柳树,让世人领略了中国人的浪漫。在《送别》的乐曲声中,人们折柳寄情,北京冬奥所凝结的拼搏、团结、友谊,将被人们深深铭记。 东风至,雁归来,燕山冰雪解冻消融,散而为雨,化而为水,滋润万物。春风拂柳,仿佛向人们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召唤。 |
GMT-5, 2024-11-27 05:29 , Processed in 0.09990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