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多伦多东门网

搜索
多伦多东门网 首页 中国新闻 查看内容

西施的文与画

2022-5-4 16:28| 发布者: 云冈山人| 查看: 104| 评论: 0


来源:北京晚报2022-05-03 10:18

  作者:陈侃章

  西子浣纱图 周文矩

  西施之美,空前绝后,不论是庙堂还是江湖,无人不传,无人不写。在文化大繁荣的唐朝,对西施的赞美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不但讲出西施之美,而且讲出西施为什么美;不但用文字的形式来述说,而且用直观的图画来描绘西施之美。

  西施之美,首见于先秦诸子百家。《慎子》说西施是全天下最漂亮的女子,《尸子》说人们总会想起西施,因为她的相貌实在是太漂亮了。《庄子·天运篇》说:“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

  为什么西施在“病心”时更加楚楚动人,更易博得世人的怜爱呢?唐朝的成玄英在《庄子疏》里是这样解释的:“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极妍丽,既病心痛,颦眉苦之,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颦眉,更益其美,是以闾里见之,弥知爱重。”

  成玄英是唐代杰出的道学理论家,对老庄之学研究精深,他解释西施的“病心之美”,体现出其既重视玄学,又熟习道家哲学的思辨观点。

  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则描绘了西施、郑旦的“惊天之艳”,其文曰:“越谋灭吴,蓄天下奇宝、美人、异味进于吴。……越又有美女二人,一名夷光(西施),二名脩明(郑旦)。以贡于吴。吴处以椒华之房,贯细珠为帘幌,朝下以蔽景,夕卷以待月。二人当轩并坐,理镜靓妆于珠幌之内。窃窥者莫不动心惊魄,谓之神人。吴王妖惑忘政。”

  还有论者认为,西施之美只应天上有,非人间所能觅,如战国宋玉的《神女赋》:神女姣丽,“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要与西施比颜色,只有请神女下凡尘。人与仙当然不是同类,这样的写法,反衬出西施之至美。

  士大夫阶层可谓思维活跃、“脑洞”大开,那么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层又是如何看待西施的?南朝梁元帝萧绎对西施满怀深情:“复值西施新浣纱,共向江干眺月华。”抬头观望天边的新月,好像看到美丽的西施又来江边浣纱。

  至唐代,诗人辈出,描写西施的诗句如长江之水一般源源不断。如宋之问的“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山薮半潜匿,苎萝更蒙遮。一行霸苟践,再笑倾夫差。艳色夺人目,斅嚬亦相夸”,君王英豪都倾倒在西施的美貌之下。如王维的“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如此美艳,怎能久处低微?如李白的“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独步今古的西施,令高洁的荷花都感到自愧弗如。白居易和韦应物均持相同的观点——“分无佳丽敌西施”“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李白的“西施宜笑复宜颦”虽已至极美,可后辈词人辛弃疾仍在拔高:“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横看竖看,顾盼生辉的西施活脱脱地走了出来。

  时光流逝,纵贯千年,大才子苏东坡横空出世。这位杭州太守面对西湖,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别有意味地将西湖的形象升华,在成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千古名句的同时,推动中国人的景观审美走向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自此,“西子湖”的美称流播四方,西施与山水美景亦相融相伴,互为永恒。

  唐代以及唐代以前,在文学上对西施的赞美可谓车载斗量,那么画家又是怎样描绘这位绝世美女的?汉代王符曾云:“绘画西施及毛嫱之图画来观看,可令人赏心悦目。”可见汉代就有以西施命名的图画,但至今未见其流传。

  现在能查到的较早一幅表现西施的绘画作品,是唐代画家周昉所绘西施像。周昉,唐玄宗李隆基时期(685-762)的著名画家,字仲朗,京兆(今西安)人士,出身于仕宦之家,游走于卿相贵族之间,见多识广,能书善画,其作品题材悠游,用笔简劲,色彩和谐,称绝一时,被誉为神品。

  周昉所绘西施像除了倚仗周昉本人的才华与技艺,还有一个“便利条件”不容忽视,那就是周昉曾任职越州(今绍兴)长史;长史的地位仅次于刺史,亦属显赫之职。周昉在西施的故乡任职,无论是感知历史氛围还是观览古籍古迹,都远胜他人,“近水楼台”也。

  对周昉所画西施像,北宋著名的书画鉴定家、收藏家董逌在其《广川画跋》卷六《书周昉西施图》一文做了专题记述:“余谓若耶溪中采莲者,特其甚美,以见于尔,世亦得其绝丽而传,其浓纤、疏淡处可得按而求之。今世传古女人形貌尽出一概,岂可异而别哉!古人有言:‘画西施之面,善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若形者忘焉。若(周)昉之于画,不特取其丽也,正以使形者犹可意色得之,更觉神明颇异,此其后世不复加也。”南宋名士何汶的《竹庄诗话》亦载:“李仲谋家有周昉画,背面欠伸,内人极精,戏作此诗云云。韩子苍用此意题李伯时所画宫女云:‘睡起昭阳暗淡妆,不知缘底背斜阳。若教转盼一回首,三十六宫无粉光。’终不及坡之伟丽也。”

  周昉所绘西施是如此“神明颇异”“不特取其丽”,然而令人深感遗憾的是,这后世不可复得的西施像只见于文字记载,未见实物传承。

  幸运的是,今人得见唐末五代著名画家周文矩的《西子浣纱图》。周文矩是南唐的画家,他在升元(937-942)中期曾奉命在宫廷作图,又在李煜时期任翰林待诏。他工画佛道,尤精仕女。《西子浣纱图》描绘的是西施浣纱劳作时的情景:西施站在浣纱溪畔,身体微倾,左手托着右手,一只盛满浣洗苎纱的篮子放在她身旁。她淡定而闲适,好像面对澄澈的浣江之水,映照自己的美貌。江边有石,用青绿渲染,呈现出简约版的“青山绿水”。此作构图简洁,为设色绢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由于周昉所画西施像散佚,周文矩的《西子浣纱图》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西施像了,其后便是明代《苎萝西子志》上的西施像。两相对比不难看出,这两幅时间跨度几百年的画中西施,一个纤细苗条一个略显丰腴,时代审美观的变迁,在美女图像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至清代,画家所绘西施像不胜枚举,如《芥子园画谱》中的西施画像,任渭长、任伯年等画家也画过西施。当代画过西施的画家有戴敦邦、吴山明等人,其中李震坚所画西施像尤其传神,为业界所公认。(陈侃章)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多伦多东门网

GMT-5, 2024-5-5 07:27 , Processed in 0.09614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