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上的羊群在觅食(2017年9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对于这片美丽辽阔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情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先后两次深入内蒙古考察调研,连续五年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内蒙古的发展擘画蓝图、明确路径。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落实总书记嘱托,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14年寒冬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锡林浩特牧民中间,同大家一起看赛马,听长调,赏歌舞。在传统的“五畜祈福”仪式上,他用无名指蘸着鲜牛奶弹了三下,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牧民巴雅思古楞每每回忆起那个场景,觉得格外温暖:“总书记同我们各族群众心连着心。” 牧民在兴安盟那达慕参加赛马比赛(2020年8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时光流转,深情不变。 5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内蒙古考察。2019年7月15日,在赤峰市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察看少数民族服饰、用品展示,观看社区居民表演民族歌舞。这个社区有居民一万多人,其中蒙古族、满族、回族等12个少数民族居民近4000人。 “总书记很关心社区基层党建、民族团结融合等情况,强调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民族团结一家亲。”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临潢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吴晓华打造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社区大家庭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牧民玛吉格的儿子钢苏格拉在草原上放羊(2017年9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立足内蒙古现实发展条件和历史发展脉络,经过深入调研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清晰的战略指引: ——“对内蒙古来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 ——“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这是2019年7月15日拍摄的赤峰市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的民族融合小课桌。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念兹在兹,必有回响。近年来,内蒙古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务。2021年5月,内蒙古制定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首次颁布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全区已实现国家统编教材“应推尽推”,民族幼儿园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保育教育,有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表演者在锡林浩特市游牧文化节·白音锡勒牧场建场70周年那达慕开幕式上表演传统舞蹈(2020年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内蒙古一直走在民族团结进步前列。”作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扎那是这片土地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的传播者和见证者,他不无骄傲地说,“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走,民族团结之花只会越开越盛。”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一件大事。 这是2021年8月30日拍摄的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副场长柴树岭经常想起2019年那个盛夏的午后。 “总书记顶着大太阳,来察看林木长势情况,还问了我们护林员的工作、生活情况。”柴树岭说,总书记叮嘱要守好这方碧绿,这三年来我们已累计造林超过6500亩。 |
GMT-5, 2024-11-25 19:45 , Processed in 0.09059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