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多伦多东门网

搜索
多伦多东门网 首页 中国新闻 查看内容

凉糕粽子迎端午 艾草彩线系安康

2022-5-31 16:33| 发布者: 云冈山人| 查看: 125| 评论: 0

凉糕粽子迎端午 艾草彩线系安康

来源:内蒙古日报2022-05-31 10:00

  端午凉糕粽子甜,艾草彩线辟虫邪。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在内蒙古,每年到了端午节这天,粽叶飘香,艾草镇邪,彩线挡虫……人们在延续古俗中,体味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精彩魅力。

  历史悠久 起源先秦

  “端午节起源于先秦时代,从汉代开始盛行于长江两岸,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春子说,“端”的意思是初始,“午”属十二地支第七位马,用于计时。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

  端五即初五,端五慢慢演变成了端午。农历五月正是仲夏,《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这一天还有端五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菖蒲节、解粽节、屈原日、女儿节等20多种叫法。

  据文献记载,在唐代初年,五月五日已成为官方法定假日。到了唐玄宗时,已经有了“端午”这一节日名,宋代则有了“端午节”之名。

  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8年,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至今,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也过端午节。

  毒日不毒 风俗避灾

  5月19日,家住呼和浩特市的董存娥和她的伙伴马果果正在加紧赶制香囊。这些香囊都镶嵌了蒙古族云纹,里面添加了艾草、藿香、紫苏、薄荷等中草药,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药香味儿。

  “这些香囊准备在网上销售,端午节拴五彩线、香囊,应景应节,图个吉利。”董存娥说。

  俗语称:端午节,五毒醒,不安宁。古人认为,端午节期间,阳气下沉、阴气蒸腾,人体最为虚弱,加之此时毒蛇、蟾蜍、蝎子、蜈蚣、壁虎等毒虫也开始肆虐,因此,称五月是毒月,端午节是毒日,从而衍生了许多祈求平安健康的五月及端午节习俗。

  《礼记》记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这是关于五月五日与端午节习俗最早的记载。

  “秦代以后,南北方的端午习俗进一步融合,主要为了避恶和避灾。”刘春子说,现在南方端午节饮雄黄酒、挂菖蒲、雄黄画额等,北方戴五彩线、佩香囊、艾草洗浴等,虽然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但也都是辟邪趋吉的意思。

  刘春子说,在南方很多地方,最早过五月初五是祭祀名人,这天有的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的是纪念千古名相伍子胥,有的是纪念东汉著名孝女曹娥,在历史演变中,这些纪念活动都逐渐以划龙舟的方式融入到端午节的习俗中,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凉糕艾草 端午安康

  对于南方人来说,端午节的饮食主角是粽子,而对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人来说,端午节必吃的是凉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凉糕是粽子的衍生品。”刘春子说,包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发源于中原地区,随着历代人们的迁徙,这些民俗流传到漠北。而漠北没有江米和粽叶,但是有黄米,它和江米一样有黏性,因地制宜,逐渐演变出了香甜软糯的凉糕。

  马果果从老家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来到呼和浩特市定居多年。她说,以前做凉糕用黄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做凉糕用江米,或者江米、黄米混合做,而且和粽子一样,随时都可以买来吃。

  每年端午节,马果果都亲自做凉糕,她提前几天泡好粽叶,在端午节前一天晚上,红枣去核,黄米和江米在锅中加水焖到七分熟,蒸笼里铺上粽叶,一层江米一层黄米一层红枣,铺好后,再盖上粽叶,上面放几颗鸡蛋,上锅蒸。蒸熟后,歇火,蒸笼一晚上不揭盖,直到第二天端午节的早晨。

  “端午节早上,要趁着太阳没升起来的时候,去田地里采摘艾草,煮成艾草水,全家人用来洗头、洗脸、洗脚,家门上方还要贴上各色彩纸编成的符和艾草,手腕还要拴上五彩绳,这一切完成后,开始吃凉糕和鸡蛋。”马果果说,这样可以防虫辟邪镇宅,灾病滚蛋。

  “起源于中国人和谐的自然观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的端午节文化发展到现在,万千意蕴都汇聚在了‘端午安康’这句祝福语中。”刘春子说。

  民族和合 文化自信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端午节风俗在传承过程中,逐渐糅合了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有统计显示,在中国56个民族中,半数都过端午节,过法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的苏莉家最有代表性。

  苏莉出生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达斡尔族人。20多年前,她嫁到了通辽市,丈夫和公公是蒙古族,婆婆是汉族。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大家庭中,他们的语言、饮食习惯等都存在差异。但是,唯独过端午节,他们由3个民族组成的一家人却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相同性。

  苏莉说,在她的故乡莫力达瓦,每年端午节都很热闹,家家户户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忙着挂彩色纸葫芦,打井水,采艾草,摘野花,吃鸡蛋,甚至在江水里洗澡,这样一年里没病没灾。

  她嫁到通辽后,入乡随俗,也把艾草夹在耳朵上,或者编个艾草花环戴在头上,家里的大粽子、纸葫芦、艾草、香囊、五彩线一样不少。

  “有一年端午节,我忘了自己包粽子。一位朋友听说后,特意在端午节的早晨骑着自行车跑到我家,送给我一兜子她亲手做的粽子。”苏莉说,当朋友把粽子放到她手上时,粽子还是热乎的。

  苏莉幸福地说,人情的醇厚,习俗的相近,让我感觉到了幸福和温暖,从此不再认为自己是个异乡人。

  “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生活往来,为端午节本源性传统带来多样性的包容与发展。”刘春子说,端午节在传承过程中,包含着中国人对文化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更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自信力。高瑞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多伦多东门网

GMT-5, 2024-11-25 17:41 , Processed in 0.08503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