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多伦多东门网

搜索
多伦多东门网 首页 中国新闻 查看内容

集贤鼓乐 坚守中的传承

2022-8-11 16:28| 发布者: 云冈山人| 查看: 147| 评论: 0


【中首 陕西 图】集贤鼓乐 坚守中的传承_fororder_QQ图片20220811084434

  集贤鼓乐演出图 受访对象供图

  顾景昭,77岁,耳朵有些背,说起话来略显吃力,但敲起鼓来,却目光如炬,神采飞扬;田中禾,78岁,一首韵曲《柳生芽》让他唱得丝丝入扣,荡气回肠。两位老人一个在周至县集贤东村鼓乐社,一个在集贤西村鼓乐社,都是西安鼓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能让两位老人一同开心的事有两件:一是集贤鼓乐,二是集贤鼓乐后继有人。

  “这是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

  听着《柳生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影视剧中唐代的宫廷音乐。为何集贤鼓乐与唐代宫廷音乐有着相似的曲调和同样悠久的历史?

  周至县志载: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南集贤为东瀛和西社两部分,当时是皇室大型宫殿区。东瀛是皇帝的行宫,西社为百姓聚居地。因终南山风景秀丽,沿途山水屈曲蜿蜒,皇族常来此游玩、狩猎,闲时由西社人奏乐,传留下盛唐乐舞。

  集贤鼓乐是西安鼓乐的重要分支。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存的古曲谱本、乐器种类以及演奏形式,集贤鼓乐的起源实属隋唐皇家宫廷宴乐。音乐界专家称集贤鼓乐是唐代音乐的活化石。

  自幼就泡在鼓乐的海洋中,对其情有独钟的顾景昭说,儿时的集贤村有8个文艺团体:东西两个鼓乐社,两个道情会,两个曲子会,一台大戏,一台木偶戏。每日耳濡目染的他,就想学习打鼓。

  “俗话说‘年管月笛当日笙,学会打鼓得三冬’,意思是打鼓比管子、笛子和笙都要难学,至少得学三年才能有个样子。但我偏偏要学打鼓。”为了学打鼓,顾景昭吃了不少苦。白天下地劳动,晚上跟着师傅王顺堂学打鼓,连吃饭时都用筷子敲碗练习鼓点,做梦都在背鼓乐曲谱。有时由于练的时间太长,胳膊疼得晚上睡不着觉,依旧咬牙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顾景昭便能熟记曲子和鼓扎子,将一套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鼓乐全部拿下。

  能让他坚持下来的,除了对鼓乐的热爱,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对集贤鼓乐的推崇。顾景昭至今对第一次出国演出的盛况记忆犹新。2002年,集贤东、西两社受德国柏林音乐之友协会邀请,赴德国柏林演出。演出现场,观众们掌声如潮,一曲奏完要求再来一曲,演出在观众们的掌声和叫好声中迟迟不能结束。后来累得演员们实在扛不住了,只好“强行谢幕”。

  田锐霞是当时赴德国演出的集贤东村鼓乐社中仅有的4名女演员之一,也是当时鼓乐社招收的第一批女社员。1999年,为了让鼓乐传承得更广,东村鼓社和西村鼓社打破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招收了一批女社员,田锐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现在集贤东村鼓乐社的负责人,省级非遗传承人。

  “当时我们演出完,柏林的报纸还发了新闻,说这是中国古代的交响乐,是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看到这样的报道,大家都很激动,也坚定了我将集贤鼓乐传承下去的决心。”田锐霞说。

  “我们有传承的决心,这和老祖宗留下来的传承的智慧是分不开的。”田锐霞说,东村鼓乐社和西村鼓乐社同出一脉,二者的分离源自一个古老的“斗乐”传统。这也是老祖宗为了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想出的妙招。他们把乐社一分为二,每年正月比赛,激励后人不断学习。

  顾景昭老人向记者描绘了当年“斗乐”的盛况:“每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两个乐社要在小河隔岸‘斗乐’,轮流吹奏乐曲。接龙比赛中,不能表演重复的曲目,谁家接不上,谁家就输了。输家在观众的嘘声中退场,回去苦练一年,等待来年再‘斗’。有时候‘斗气昂扬’,能从夜晚‘斗’到清晨,精彩至极。”

  “鼓乐与我终生相伴”

  “集贤镇的鼓乐能保存得这么好,归功于斗乐,就是因为两家乐社在技艺、曲目数量上的相互攀比,才使得鼓乐一直处于生机勃勃的状态,千年不衰,流传至今。”集贤鼓乐第46代掌门人田中禾老人说。

  “同样是因为集贤人对于鼓乐的热爱,使得它躲过一次又一次灾难。”田中禾说。

  说起集贤鼓乐来,田中禾滔滔不绝:“我们这里的乐社从诞生起就是‘泥腿子’乐社,千百年来所有的传承者都是农民。他们农忙拿锄头,农闲拿乐器,一代代地把鼓乐保存传承了下来。

  “我4岁就和鼓乐有了解不开的缘分,也是那时,遇到了我师傅。那个年代农村娃娃为了好养活,大人都会给孩子起个‘贱名’,什么狗蛋、猪娃之类的,所以我4岁前没有大名。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父亲在深秋的一个晚上,把我抱进了乐社,让张有明社长给我起个大名,想借老人的威望,让我沾沾福气。孔融4岁让梨,我当时也是4岁,张有明社长给我取名田让梨。直到1966年,我才改名为田中禾。15岁那年,我正式拜张有明为师,从此,鼓乐与我终生相伴。”

  田中禾回忆起学艺的那段时光,脸上仍有少年般的明媚:“我家和师傅家一墙之隔,院墙是土墙,有一块缺口,我每天晚上从缺口处跨过院墙到师傅家学艺。吃罢饭,师傅就拿起筷子开始在桌上敲,我也拿起筷子,跟着师傅的节奏敲起来……”

  “一滴滴水成就中国传统文化大河”

  对田中禾来说,儿时的记忆是美好的,也是支撑他和社里的一代代人将鼓乐传承下去的动力。

  田中禾说,这些年,集贤鼓乐频频受邀到全国各大城市演出,其间与许多学校建立了研学计划。鼓乐社不定期派乐师到北京、江苏等地的学校授课,那里的学生也会利用暑假到集贤来学艺。“北京一所学校还专门设置了‘西安鼓乐’课程,并邀请乐社每年到京授课四次。如今,娃娃们经过学习,已经能够独立演奏鼓乐。学校的老师也会给他们的分校传授鼓乐技艺。看到咱们的集贤鼓乐在全国以星星之火的姿态成长,心里特别舒坦。虽然我们每个人仅仅是一滴水,但是这一滴滴水、一个个小浪花不断汇聚,才成就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条泱泱大河!”

  听说这几天还要从外地来一批娃娃们研学鼓乐,田中禾有点激动:“赶紧让我准备准备,说不定明后天娃娃们就来了!”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多伦多东门网

GMT-5, 2024-11-24 17:40 , Processed in 0.07865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