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年有4600亿美元以上的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我国。“近日,记者从某权威机构获得的一份研究性报告这样披露。 据悉,这一数据是2006年全年流入额的4倍以上,2002 -2006年5年总额的2倍以上。 除了揭示出流入速度加快,该报告的价值更在于警示了上述巨量资金具有突然集体撤离的可能性。而一旦“投机者在房市、股市、汇市获利之后撤出,或许会重演东南亚金融风波。” 报告甚至猜测,2008年3-4月和6-7月季度亏损公布前后就可能是它们撤资之时。 流入规模推算 报告根据相关数据模型推算出,2007年全年有超过4600亿美元的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我国。而2002年到2006年5年间,流入我国的境外投机性资金总额在2400亿美元以上。 由此,2002年到2007年流入我国的境外投机性资金累计超过7000亿美元,如果加上2002年以来6年间外来直接投资在我国盈利的留存额3000多亿美元,总金额显著超过1万亿美元。 报告指出,中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其中通过虚假贸易和非贸易渠道进入的境外投机性资金占非常高的比重。据统计,2007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53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增加2144亿美元。 报告认为,中美汇率、利率升降对比和美国经济衰退趋势是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的三个主要原因。 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今年2月份,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升值3%,与此同时,美元和欧元的真实有效汇率则下降了1%。与此同时,中美利差倒挂情况也有可能加剧(目前相差1.14%)。 “目前防范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非常重要的任务,而且今后数年防范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的工作将更加艰巨而复杂。”报告认为。 相比于流入速度的增快,报告更担忧的是,这些境外投机资金有可能在今年大规模撤离。 一个重要理由是,美国次按危机仍在延续,这些境外投机资金2008年集体撤离的可能性大增。 2007年第四季度,14家主要美欧银行中有7家出现亏损,没有亏损的7家银行中6家第四季度利润比第三季度显著下降。同时已经有花旗、美林、摩根斯坦利、瑞银等5家引入资金注入。 按照2004年四个季度利润下降的趋势分析,这14家银行2008年第一季度亏损的银行将高达10到13家,因此在2008年2月到4月需要注资的机构会增多,已经注入资金的银行由于进一步亏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注资。 由于流入我国的投机性资金很大一部分是国际对冲基金的资金。这些对冲基金又主要由上述国际大型金融机构投资设立,因此在这些大型银行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撤回他们在中国的”投资“。 “除2008年3-4月第一季度亏损公布前后资金会撤出外,6-7月第二季度亏损公布前后资金撤出的可能性也很高。”报告进一步指出境外资金抽逃的两个关键时刻。 央行主管的学术刊物《金融研究》2007年9月一篇文章曾指出:“如果出现2000亿美元以上的外资集体撤离我国,就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上突然出现了1.5万亿的资本品供给。这会大幅度压低资本品价格,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会出现灾难。” 显然,目前超万亿美元的热钱已犹如一把达摩利斯之剑。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后伍志文曾经专门做过中国热钱估算的深入研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测算热钱规模时一定要分清是采取总额法还是净额法,因为热钱进出频繁,净额也许不大,但总额可能很大。”如果上述报告计算的是总额,倒是有可能的“。 “从国际经验看,投机资金规模超过GDP的5%,已值得高度警惕。”伍说。
如此巨量的热钱如何加以防范,并将其风险降低到最小? 报告认为,这些投机性资金突然撤出将对中国经济体会产生难以估计的冲击。因此在制定各种相关配套对策和措施时,既要考虑如何减缓以至杜绝境外投机性资金的进一步流入,同时还要慎重考虑如何防范已经流入的资金大幅度突然撤出,即“一手防流入,一手警撤出”。 如何做到这两者间的微妙平衡,显然是个考验。 报告为此建言,首先灵活调整人民币升值幅度和节奏是控制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的关键。从2005年以来的数据看,加速人民币升值不但不能降低贸易顺差,而且还会进一步增大贸易顺差。2005-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分别升值了2.6%、3.4%和6.9%,与此同时贸易顺差却分别增长了 217.9%、74.0%和47.6%。 “应该避免大幅度或者一步到位升值的做法。”报告强调指出,应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此外,贸易是投资资金进入的一个主要渠道,因此健全外贸资金流监管刻不容缓。 报告认为,目前的进出口申报体系存在严重问题,故建议国务院设立专门小组对外贸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政策做好准备。 至于监管的重点领域,报告将矛头直指股市和房市,建议加强对这两个市场的动态监测。 报告透露,香港九大房地产商2006年在内地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超过10860万平方米,显示他们今后在国内房地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决心。而人民银行公布的<中国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中国房地产开发利用外资占比1.8%,但同比增长68.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36.2个百分点。这是登记在册的流入房地产业的外资,境外投机性资金的流入幅度应该与之为类似的增长幅度。 2006年底全球投资目标在中国的对冲基金总数从2005年底的22个猛增到了63个,增长率仅两倍,而这些基金的市值也增长了160%。2007 年在香港召开的一次国际对冲基金亚洲研讨会上,与会的几十家国际对冲基金普遍表示了对投资中国a股市场和收购、参股中国未上市公司的强烈兴趣。 报告建议,要在对外资机构国内购买房地产资金来源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外资购房、开发房地产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针对股市,则“要加强防止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我国股票市场和参股、收购我国未上市企业的力度,高度重视流入股市境外资金中合法部分与非法部分的的联动性”。 报告一再提醒监管部门,对于资金流出放宽的要同时谨慎,不然“破窗偷入”的境外投机性资金就可能“夺门正出”。 不过,在渣打银行中国区研究部主管王志浩看来,报告的估值“偏高”,”问题并没那么“严重”。而伍志文认为,对于投机资金不能一概否定,“这在某种程度上利于发现我们以前各方面的漏洞”。 伍的建议是,对投机资金应因势利导,化短为长,化虚为实。将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中,引导到农村、中西部等仍亟须资金的地区和领域。而在监管上,要做到信息透明,政府廉洁,“关键是提高政府的驾驭能力”。 |
GMT-5, 2024-11-24 06:25 , Processed in 0.07806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