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最受研究生欢迎十佳教师,“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主办人。 这是一本面向社会大众的普及类读物。正如作者张莉在导言中所言:“我所尝试的,是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立场解读文学作品,用以疏解我们今天的困惑和精神疑难。”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包含了对当下各种热门女性问题的思考。这六个部分分别是:女性身体、女性的自我认知、爱情话语、婚姻交响乐、成为母亲、女性传统。这六个部分一共包含二十三讲的内容,每个部分都指向一个女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讲都以一部作品或一位作家为起点,来谈一个在我们当下女性生活中依然广泛存在的精神疑难或是现实困境。 我觉得,这些阅读既是指向历史的,也是指向当下的。例如在第一讲中,解读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的过程中,张莉提到,尽管《莎菲女士的日记》已经在九十多年前就已经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大胆和前卫,可是我们今天的女性仍旧受困于对自己情欲和身体的束缚。于是她提出:“‘今天我们如何看待贞洁’,是重读丁玲作品的动力所在。现在微博、微信或者公共空间里,有很多关于女性身体的腐朽没落观念在死灰复燃。所以,回顾现代身体观念的轨迹,并不仅仅是重新看历史,实际也在观照我们当下的生活。”由此,莎菲女士这一形象具备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作为一个经典的女性形象,来到了我们当下的社会中。 令我尤为感到珍贵的,是作者在这本书中不是用单向度的女性视角去看待文学和生活,作者充分意识到了女性群体内部的多元和复杂。所以,她关注的对象不仅是跨越多个阶级的,多种文化的,还是跨越多个年龄段的。我们既可以在书中去站在艰难求生的底层妇女祥林嫂的视角去体会那种无奈和绝望,也可以站在城市白领子慧的立场上去体会她复杂的为难。于此同时,作者又通过她对《亲亲土豆》和《我的阿勒泰》等作品的解读,向我们展示我们女性可能达到的那种蓬勃的、旺盛的生命力。 其中,最能令我感受到女性视角的复杂和多元的,是书中的第五部分——“成为母亲”。在当下的语境里,许多的青年女性存在“恐婚恐育”的心态。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她们在影视剧包括自己从前的成长经历中,看到的是单一的母亲形象——即无条件付出和包容的母亲。既然母亲的伟大是因其无私地受苦受难,那么,不成为母亲就似乎可以拒绝苦难的降临。这种迷思,不应该责怪青年,而实在应该看到,我们社会文化对于母亲形象的理解和塑造过于片面。 在《对镜》这本书中,张莉试图告诉我们理解母亲的多种方法。从她的解读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像曹七巧这样的“暗黑”母亲是如何一点点走向扭曲和毁灭的,也可以看到邵丽笔下那种活泼的、“躺平”的“风中的母亲”是如何地可爱可亲。同时,我们还能重新认识像陈衡哲这样著名的女性学者,如何平衡自己事业与家庭的天平。将这些母亲形象放在一起,就可以打开我们对母亲理解的多个向度。 特别要提到,非常难忘《对镜》中对《女演员》的解读。《女演员》这篇散文的主题, 其实是展现女演员在其职业和家庭生活中所遭逢的多种困境。故事里,女演员生了一场大病,婚姻也出现了变故,事业也因此停滞不前。她原本可以在家好好休养调整,但她的儿子却觉得她不思进取,女演员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失望,不得不放下身段,卑微地祈求一个工作的机会。儿子的不理解,是导致女演员走向死亡的一个重要推力。读《女演员》这个故事,很多人只看到母亲的处境,却很少有人从母子关系角度解读,张莉深具洞见地发现了文本中一种来自孩子对母亲造成的压力,她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新的阅读路径,从而打开了这个文本更深厚的阐释空间。 而这样的发现,其实对今天我们理解母子关系也极为重要。一直以来,在母子关系或者母女关系的讨论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爱或者伤害。尤其是在“原生家庭”理论大火的当下,网络上几乎形成了一种“父母皆祸害”的偏激舆论。在这样一种言说里,只有父母会影响孩子、塑造孩子,在孩子身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而孩子却不会影响父母,也不会给父母造成什么反向的压力。可是张莉对《女演员》的解读,却能让我们发觉事实并非如此。 这样一种阅读,既在文学批评的意义上具有启发性,也能带领在母子关系中困惑迷茫的人们,找到一个新的理解问题的方式。她让我们看到,母亲也有她的为难和卑微,甚至,她也会受控于孩子。这样的母子关系让人唏嘘,也让人反思,这让身为子女的我们,重新理解母亲与我们之间的关系。 只有当母亲形象的复杂性和可能性被充分挖掘出来,人们才不会把母亲看作一座“承受苦难的高山”,而是将其还原为一个普通的、日常的社会身份。由此,对婚育的过分恐惧才能得以被抚平、消散。 张莉 著 《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花城出版社 2022年3月出版 作为一个兼具普适性与专业性的女性读本,《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沟通了文学与现实,过去与当下。作者虽是在谈论女性文学,可同时也是在讨论女性生活。这本书的生动、有趣、好看,也是在于她所使用的语言,她的讲解并非那些高深莫测的文科术语,而是亲切接地气的口语化表达,像是娓娓道来,与所有的女儿、妻子、母亲进行一场平等开放的围炉夜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GMT-5, 2024-11-26 03:45 , Processed in 0.12235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